[街谈巷议] 请楚天城社区下沉万达小区倾听业主的呼声
万达华府C区和A、B、D等区域,房屋屋面、外墙渗漏,单元大堂雨棚、公共区域破损渗漏问题,业主反映长达八年之久。屋面渗漏致室内受潮发霉,家具受损、墙皮脱落,居住环境恶劣;外墙渗漏影响建筑结构,存安全隐患;单元大堂雨棚破损,遇风雨有坠落风险,危及业主出入安全。八年里,业主无数次反馈,如石沉大海,相关责任方置若罔闻,让民生疾苦成“老大难”,视业主基本居住权益如无物,此等漠视,寒了百姓心! 社区本应是服务居民、协调解决问题的前沿阵地,却在工作中尽显本末倒置之态。一方面,对业主反映八年的房屋漏水,不理不睬,未积极协调开发商、物业履职,也未主动推动问题解决;另一方面,动用维修资金时,却“积极”行动,舍近求远、舍易求难。不下沉小区,让业主“跑路”到会议室参与意见征求,试问一个小会议室能容纳一千多名业主吗?这分明是想从形式、过程上获取假数据,你们不顾业主往返奔波之苦,尤其是老人、上班族的实际困难。此等作风,是懒政、怠政,是对“为人民服务”宗旨的公然违背,将便民服务搞成扰民折腾,社区职责沦为形式,民生工作被异化为“走过场”,实乃工作作风之大忌!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,是业主房屋“养老钱”,关乎长远居住保障,动用需慎之又慎、公而又公。本应由开发商、物业承担的房屋质量问题,在质保期内或责任明确时,理当由其履行义务。社区不先追根溯源,督促责任方担责,却急于动用维修资金,此举有转嫁责任之嫌。且动用流程中,未充分保障业主知情权、参与权,未下沉小区倾听多元声音,让“征求意见”流于形式,是对维修资金的不负责,对业主权益的漠视,背后究竟是工作失察,还是另有图谋,值得深究! 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自治、维护权益的重要平台,社区有责任协助、指导成立。万达华府小区业主有成立业委会诉求,社区却未积极作为,让业主长期处于无有效自治组织状态,维权、议事无门。房屋问题久拖不决,与业委会缺失、业主难以集体发声密切相关。社区在业委会成立上“缺位”,在动用维修资金上“越位”,一缺一越间,暴露对基层治理生态的破坏,是对业主自治权利的剥夺,让小区治理陷入无序、被动,实乃基层治理之殇!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关键环节,应是民生守护者、权益协调者。但在万达华府C区事件中,种种操作背离职责,不禁让人追问:是对开发商、物业失察纵容,放任其逃避责任?还是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失位,让程序沦为形式?亦或是对业主诉求麻木,将民生工作当负担?无论何种原因,都需重拾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初心,正视业主疾苦,纠正工作偏差。 房屋漏水八年,是业主八年维权长征;社区工作偏差,是基层治理需补的课。望汉通楚天城社区及关联方,以此次事件为戒,深刻反思、主动纠错:一是立即下沉小区,倾听业主诉求,梳理房屋问题责任归属,督促开发商、物业依法履职,该维修维修,该赔偿赔偿;二是优化维修资金动用流程,充分尊重业主意愿,让“征求意见”真正落地,保障资金合理、透明使用;三是主动作为,协助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,搭建自治平台,还权于民,让业主能自主参与小区治理;四是重塑工作作风,把“便民、利民、为民”贯穿始终,用实际行动解民忧、暖民心,重拾业主信任。 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万达华府C区房屋问题,是检验基层治理成色的试金石。唯有摒弃不良作风,扛起责任、主动作为,才能真正解业主之困,还小区宜居环境,让基层治理回归“为民服务”本真,不负“社区”二字分量,不负业主信任与期待!